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过(2 / 2)

汉明 八无和尚 5854 字 2020-03-30

同盟虽然没有了意义,可明对蒙古的每年“赏赐”却必不可少。

崇祯帝即位后,想“尽革其赏”,林丹汗派去索赏的大臣贵英恰也被明军所杀。

林丹汗于次年六月大举入侵大同,杀死明朝军民数万人,差点攻占大同城。

明不得不重新恢复“赏赐”,至此,这盟友就已经反目成仇了。

内有叛乱,外有后金强敌,再与明交恶,林丹汗其实已经自掘了坟墓。

四年后,皇太极看准这个机会,决定发动对林丹汗的决战,彻底征服漠南蒙古。

连续四年大战,林丹汗亡命青海,逃难过程中部众大量流失,最后染天花死于青海大草滩。

林丹汗死后,他的势力再次分裂。

最大的部分,自然是他的儿子额哲,但额哲与他爹不一样,额哲选择了投降,向皇太极献出了传国玉玺(明灭元后,一直没有得到这方玉玺),被皇太极封为亲王,蒙古由此灭亡,成了满清的附庸。

此时叛乱的苏尼特部落,在额哲投降后四年,才降得清,清廷妻腾机思以郡主,授和硕额驸,次年改封扎萨克多罗郡王,诏世袭罔替,并给了左右两旗的编制,这就是蒙人在旗的起源。

本来这样处置腾机思也是接受的。

可问题是,皇太极死得太早,他一死,小皇帝福临继位,朝政全落入了多尔衮手里。

而多尔衮与腾机思有旧仇,随即对腾机思采取强力压制。

于是,腾机思选择了反叛,他率部北投喀尔喀部,与土谢图汗、车臣汗合兵数万,并掠夺蒙古巴林等诸部人畜,声势之大,足以掀翻整个漠北。

清廷闻讯后,遂派阿济格(多尔衮的胞兄)为帅,赶往漠北平乱。

三个月下来,确实遏制了叛乱的继续扩散,但由于与南面义兴朝的连番兵事,派往镇压叛乱的军力不足,二万大军还不足以彻底荡平叛乱,此时腾机思手中的叛军,尚有三、四万之众。

加上时已入冬,不宜战事,只能选择包围,待来年开春再说。

但这又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二万大军需要也漠北驻囤四个月之久,加上来年一开春就要开战,这需要耗费至少百万两的银子和大量的粮食、布匹等等。

还有福临要建火枪新军,又是一笔额外的支出,据在京的太常寺少卿汤若望估算,组建六千火枪兵至少得耗费百万两银子,因为当时在欧洲,燧发枪的造价折合白银就是近三十两,运来亚洲怎么也得六十两了,而弹丸则需要百两千发(一发包含弹头和火药,油纸包装),若再添置火炮,恐怕得超过百万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