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立太子!(1 / 2)

跟着项泰在地方上待了两个月王安明显有了变化,相较之前更多了些沉稳的气质。这也是王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历练。新朝成立,地方上要重新划分省郡,涉及到民生安置,官府设置,人员配给等诸多事宜,一切事务都需要从头做起。他跟着哪怕不学习,只是耳濡目染,也能得到锻炼。不过现在看起来,收获不。王安从锦衣玉食,受万千宠爱,没吃过一点苦,也难接触到最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此番历练意义重大……“这次外出又什么感触?”王康笑着问道。“苦!”王安低沉道:“不是我苦,而是那些百姓,若不是亲眼所见,真还未想过会有生活那么艰难的人,相比较起来,我真的是太幸运了……”“你能有如此感悟,也不枉出去这一趟,知百姓苦,才能更好为百姓着想,以后也能做一个好皇帝。”“父亲?”王安抬起头,目中诧异。他如何能听不懂这话的意思,这是要立他为太子了!“是的,父亲已经决定立你为太子了。”王康笑问道:“你愿意吗?”“应该是大哥吧,怎么是我?”“你大哥的性子你也了解,他痴迷武道,喜军旅,爱征战,你应该已经知道,他已经去了边境……”“可是嫡长子继承啊!”王安开口道:“太子之位本来就应该是大哥的,我不会跟大哥争抢的。”他在这话的时候,直视着王康,表明是发自内心。这一点王康也很欣赏。兄弟二人虽是完全不同的性格,但很好护补,感情也很好,他可不想看到兄弟相争。“咱们家不讲究这个,你大哥已经放弃了,而且他的性格也不适合做皇帝。”王康开口道:“他已经了,你做皇帝治理朝政,他为你保卫边疆。”“这……”“你的性格跟为父相似,喜动不喜静,但为夫知道你很聪明,你什么都明白,看似纨绔,但心如细丝,我们家族往上数三单都是单传,你爷爷已经年纪大了,但还在赵秦两国奔波,到了父亲这一代,也不过只有两个儿子,大秦建立,总是需要后继者,这重担只能落在你的身上了。”王康这番话也是推心置腹。他需要跟自己的儿子好好沟通,因为他知道,王安就不见得愿意做这个皇帝。“我明白。”王安沉声应道。“当然这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治理国家并非简单的事情,你还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和积累。”王康开口道:“父亲近日就会立你为太子,因为父亲必须要离开大秦,要去一趟齐国。”“去齐国?”王安惊声道:“现在这个时候您要离开?”“对,我必须要走这一趟,所以立了你为太子,我会对外宣布,为了锻炼太子,由你总揽朝政,稳定朝局!”“不行,这不行,我做不了。”王安忙着摇头。他有自知之明,还是太稚嫩了,如何能够总揽朝政,掌控这么大的国家。“当然不是真的让你总揽,只是需要你至台前,有个名义。”王康开口道:“我已经安排好了,真正总揽者,另有其人。”“是谁?内的大臣吗?”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现在也习惯性的被人们称为内。“是你三娘。”“三娘?”王康所的三娘,其实就是张纤纤。张纤纤在这方面的才能,王康从来没有怀疑过,她的谋略眼界水平相当之高,最重要的是她的思想不落俗,也是最能跟上王康节奏的。事实上,在新朝建立的过程中,有很多事项都是他跟张纤纤商议之后定下的。只不过张纤纤是女人,而且还是皇后。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历朝历代的惯例,即使王康也不能随意打破,以免引起混乱。所以她只能在幕后操纵,而让王安在台前。这是王康能想到最妥善的办法,有张纤纤主持,他更加放心。他只能暗中离开,若是传开难免引起朝局不稳,所以能保密一天是一天。这就需要很多操作了。当然,王康也做了很多安排,对于普通民众朝臣他可以一直不露面,毕竟是皇帝高高在上,不是谁都能见的。但三省的内大臣们是不能瞒的住的,这就需要他来一番掩饰了。总之,王康是慎之又慎,而这个时候立了太子,就有稳定朝局的作用。“明白了。”王安也反应过来,白了就是让他做个傀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