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小武的质问(1 / 2)

战乱,是士族们发家致富的重要机会。

历史其实是相当残酷的,很多人觉得混乱不好,但是对历史上的士族集团来,混乱却是他们扶摇直上的重要机会。

西晋八王之乱,结果导致了五胡乱华,这个时候王导和王敦带着一帮马仔支持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使得王家成为了掣肘东晋皇权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这场混乱,王家不可能混到如此高的地位。

同样是五胡乱华的时候,老百姓们流离失所,但是留在北方的士族们,却疯狂地忙着敛财夺权。他们忙着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各大单于,忙着以低廉的价格,劫掠老百姓手里的田地,忙着将家族子弟充斥进入各朝做官。

比如弘农杨氏、陇西李氏,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再次做大做强的。杨坚(隋文帝)把女儿杨丽华嫁给了鲜卑族的皇帝宇文赟,李虎(李渊的爷爷)则把女儿嫁给了鲜卑族的皇帝宇文邕做妃子。

所以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混乱那是灾难,会直接导致流离失所。可是对士族们来,越混乱,那么他们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这七大家族,基本上就是唐朝初年最牛掰的世家大族。其中陇西李氏,创建了李唐王朝,所以按道理要比其他几大家族更加尊贵。

可现实情况是,山东士族们,却不太愿意跟老李家结亲。以至于李世民常常感叹,为啥山东士族的男子们,都不愿意前来迎娶公主呢?

其实士族集团内部,也是有很严重的鄙视链的。

相比而言,陇西李氏,其实在这五姓七望中,排名居中,自然是赶不上山东士族。被鄙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唐朝的重要工作,就是打压士族。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成为了打压士族集团的重要手段。但是也遭到了士族集团们的一致对抗,因此到了唐朝,其实科举并没有真正消除士族集团的影响。

在唐朝科举制度是有很大弹性的,一般找关系也能够通过科举做官。比如著名诗人王维,走了玉真公主的后门,一举高中状元。著名诗人杜甫,没有后门可走,考了一辈子也没考上进士。

所以想要彻底解决士族问题,其实并不容易。

归根结底,在山东士族看来,老李家就是暴发户。从现实角度去看,陇西李氏,压根就没办法跟其它的豪门相比。老李家就是是强行凑上来,成为了士族集团之一。

其实人家压根就瞧不起陇西李氏,要不是他们夺取了皇权,其他士族豪门不会选择跟这样的家族联姻。

这就好比一个诗书传家的书香门第,不会愿意把女儿嫁给暴发户一样,内心是存在一定鄙视链的。

因此,李治想亮家底儿,也是在情理之中。

朝堂上,能让他和李世民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况且山东豪门里面还牵扯到了孔家,孔家是山东士族之首。

你看长孙无忌作为外戚的吉祥物,你踩上几脚没关系,可你去踩孔家试试?

话间,许敬宗和武妹妹到了。

众人落座,李治叹了一口气,不奏疏递给了许敬宗,许敬宗却没有先看,而是交给了武妹妹。

“许大人,你是近臣,我就是一个夫人,你先看吧。”武妹妹又把奏疏还给了许敬宗。

许敬宗道谢之后,仔细的看了看奏疏,随后武瞾也扫了一眼。

“这……这支家好大的胆子!居然还勾结扶桑了?”

许敬宗近乎下意识的开口,“海上重兵把守,扶桑人是怎么跑出来的?”

“跑出来很正常的。”秦长青笑了笑,“就算是一岛一岛的排查,也会有的。”

“现在摆在咱们面前事情很严重,本王已经让飞骑和百骑联合,秘密抓人了,凡事涉及此案的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