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九零 边疆区的经济发展(2 / 4)

要查清楚,人长期在这种情况下生活,身体可是要糟糕.......。”

“主要是气候的因素,平日里不是这样。”沈长河解释说。

“是吗,我可听说,这些年北京出现太多的钢厂,满城都是灰尘,空气差的厉害,你作为驻疆大臣,可要吃一堑长一智。”李君威用湿布擦了擦,才算是睁开眼。

沈长河连连称是,到了城区,尘土飞扬才算是结束了,李君威这才进了镇守将军府,这才想起这公署的主人应该是阿塔才是,说道:“阿塔呢?”

“阿塔将军去东哈萨克绥靖区了,是视察冬储工作了。今天早上,我们接到您要来的电报,已经通知了将军,因为没通火车,怕是........。”沈长河说道。

“工作要紧,不用他陪我了,八月前回来就行,我和他一起去乌城。不过这么早就视察冬储,他是闲的吗?”李君威问。

沈长河说:“不如王爷进去,卑职再向您汇报。”

“不去,不去,我们去你的驻疆大臣公署吧,阿塔我还不知道,他那么抠,还不懂的生活,在他那里肯定找不到好茶。”李君威没有进镇守将军府,直接上车去了驻疆大臣公署,路上,沈长河汇报了冬储的情况。

在去年的时候,哈萨克草原降下暴雪,冻毙了不少的牲畜,因为这些年很少有暴雪的缘故,再加上草原上牲畜养殖规模扩大,导致牧民损失很多。在一些偏远的旗佐,还发生了冻死饿死人的情况,若只是牲畜损失,也就罢了,冻饿死人那就是大事,所以阿塔趁着春季藩军集训完成后,立刻前往各绥靖区视察,以他做事的风格,这一次少不得有人倒霉。

“阿塔呢,我知道,早些年就跟着我,为人实诚,不怕得罪人,什么人情世故的在他眼里啥都不是。你作为他的搭档,还是要多提醒,多包容。”

沈长河闻言笑了,实际上他对与阿塔搭班子还是很满意的,因为做事比较自由,不用处处掣肘。

到了驻疆大臣公署,喝上香茶,李君威问起了镇北城的情况,他说道:“其实我这次来视察,不算公差,大约明年,就要回京了,回去后,皇上少不得要问,我就先来看看,省的到时候说不上什么来,你们也不要紧张,我可不是来挑刺的。”

“卑职等,还是想着王爷多指点。”沈长河是秘书出身,说话很是得体。

“我可是不懂这些经济民生什么的,倒是你们有什么困难,我是可以帮着解决的。”李君威随口说道。

“行,那卑职先向您汇报........。”沈长河打开了文件夹,坐在了李君威对面。

李君威摆摆手:“先吃饭,吃完饭,咱们去下边转转看看,光听你汇报有什么意思。”

在公署吃了饭,李君威也没让动什么阵势,只是和沈长河带了几个侍从去转了转,而最主要的地点就是位于伏尔加河西岸,南边的车辆工业区,而这正是沈长河主政西疆以来,最能拿的出手的政绩。

镇北城位于边疆,又处于西津和乌城之间,自然有自己的区域优势,最早这座城市的经济是被限制发展的,因为其就在俄国边境上,后来随着局势缓和,经济才开始有所起步。

论起工业,最早发展的是木材加工,因为早期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来自顿河和伏尔加河上游的俄国木材数量大而且价格便宜,此后,就是发展起了粮食加工和羊毛加工。

加工好的羊毛向西津输送,算是西津纺织行业的配套,而粮食加工利用的则是俄国和附近的粮食种植业,主要向乌城输送。

一直到沈长河主政,确立了车辆行业为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原因很简单,随着铁路在帝国西北边疆的普及,对火车的需求量很高,但镇北城根本就没有蒸汽动力产业,别说镇北城,乌城和西津也是最近这些年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