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一 海军造舰章程(2 / 4)

级战列舰这类级别的战舰!

青龙号一共砍伐了两千多根柚木才建造成功,这两千多根都是拥有七十年以上的树龄,不能有疤结、腐烂,而且二十多米高的树干只有中间的十米左右可以使用,这还不算,支撑甲板与舷墙的支撑肘,必须使用天然的曲木,而且青龙号的最终配备是32+24+12,对支撑肘的要求更高了,而青龙号的桅杆更是让社团煞费苦心,直接影响了青龙号的建造速度。

桅材是建造船只最重要的木材之一,战舰的桅杆高度大约是最大宽度的四倍,三层甲板战舰小于四,巡航舰大于四,这意味着,战舰的桅杆动辄超过五十米,根本不可能有这样一整根的桅材,所以,桅杆只能是多节拼接,一般有三节,而底桅的直径接近一米,如此直径的桅材肯定是百年树龄的树了,要知道,最适合做桅杆的冷杉木,要去除树皮,还要去掉边材,才能使用,直径很少有超过一米的。

实际上,战舰桅杆的选用标准远远超过了肋材,比如欧洲海军强国战舰桅材都是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的北欧国家,其中大型战舰的桅材只有里加湾里的杉木才符合标准,社团战舰用的桅材来源于永宁行政长官区,但仍然无法满足要求,为了获得合格的桅材,永宁行政区甚至有一支专门的采伐队。

类似于杉木这样的木头,采伐的技术含量超高,夏季不能采伐,因为树油分泌旺盛,适合采伐的季节是秋冬,树脂分泌少,大量树脂保存在木材深处,这样的杉木饱含树脂,柔性行很好,因为秋季采伐后的杉木容易腐烂,最好在冬季采伐,但是永宁行政区的冬季酷寒,很难进行,不仅如此,采伐时的气候也有严格要求,空气必须要有湿度,如果在干冷天气采伐,木材没有了蒸腾作用,会在干燥的空气中脱水,导致树脂凝冻,会让木材变的硬而脆,直接导致报废,过于潮湿也不行,霉菌会进入木材内部腐烂。

可以说,伐木是一个技术含量超高的技术活,不是简单的拥有斧头和锯子就可以的。

青龙号上每一根木料的选拔标准都可以和皇帝选秀女一样严格,这就导致了建造青龙号这样的战列舰,主要木料根本不能按时供应,而李明勋看了潘学忠书写的技术报告,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为什么在十八世纪的末期,为什么英国人可以大批量的建造三层甲板战舰了。

原因很简单,发生在十七世纪持久的海战让英国人知道,建造更多更强军舰需要品质更好的木材,所以早在威廉三世所在十七世纪末期,英国贵族们就在自家的庄园和道路两侧大规模种植橡树,等到十八世纪末期,这些橡树就拥有七十年甚至百年的树龄,而且是人工栽培的,不是在丛林之中那种为了争夺阳光而肆意拔高的木材,这也是百年海军四个大字的由来。

显然,如果海军继续坚持目前的造船章程,那么就会导致陷入误区之中,瑞兽级两三年才能下水一艘,而作为主力舰的逆戟鲸级千吨重炮舰面对荷兰人数十艘东印度大帆船没有多少优势。

所以,海军需要一种技能对东印度大帆船拥有战力优势,且能大批量生产的战列舰,前者并不算什么,后者则需要技术难度和标准适中,且价格可控。而海军首席技术官潘学忠,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了一种新标准的战列舰,64炮战列舰。

这种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在一千八百吨左右,采用两层火炮甲板和船尾炮甲板的配置,两层火炮甲板各有二十六门火炮,而船尾炮甲板拥有十二门火炮,其火力配置是32+1+12,船体最厚处达到八十五公分,上层火炮甲板船壁厚度超过六十五公分,对十二磅以下火炮防御穿距离缩短到一百米,航行性能能够与青龙号相媲美。

在采用与青龙号同等技术水平下,这种以社团一级行政长官区命名的64炮军舰所需要的船材标准降低了不少,至少能到可以量产的地步。